看看老电影,
听听老调子,
对新的人与事物慵懒懈怠。
如果那一日的天比较倦,
余晖也打着哈欠,
那么就和一些人,
在周末的某个下午,
用茶,谈笑风生。
趁着氤氲的茶香,
伴着爵士乐沉沉睡去,
直到落日的余晖完全融在突如其来的雨里。
讲座主题
本周日,ARTCLOUD与不二百次茶会联合,带你一探电影世界中的黑白逆流,一起进入黑白的电影世界,开启一段旅程。
黑白电影称为「灰色电影」其实更贴切。1970年后,全世界大部份电影工业均已转型至彩色拍摄,黑白电影因此有逆流、自主的涵义。黑白有特别美学意义,及重要的艺术魅力与作用,值得介绍、探索、讨论。
美国电影于七十与八十年代各有重要发展,当时世界其他地区:欧洲、苏联(其后俄国) 、亚洲、拉丁美洲、非洲等也有可圈可点的现象。本次讲座会重点介绍《光形——1970年后的黑白电影美学》节目的部份电影。论及近年的黑白创作潮流,尤其是华语电影及亚洲其他国家,带领观众对彩色时代的黑白光影美学有更具国际视野的理解。
涉及片目
《最后一部电影》
《新科学怪人》
《曼哈顿》
《不法之徒》
《残缺的和声》
《鬼子来了》
《艺术家》
《出狱的女人》
《白丝带》
《大佛普拉斯》
《影》
主讲人
乔奕思
Joyce
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,文字作品见于《号外》、《Hkinema》、《电影艺术》等中港媒体。曾任香港华语纪录片节、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、华语传媒大奖、CASCADIA International Women’s Film Festival评审。
策划的电影放映节目包括香港康文署支持的Critic Choice、澳门声影电影节2016当代中国黑白短片环节、澳门恋爱电影馆《女性导演专题——举重若轻的女导影像》、香港电影节目办事处与香港艺术中心合办的《光形——1970后的黑白电影美学》等。电影方面参与编着的书籍有《60风尚 : 中国学生周报影评十年》(商务印书馆,2012)、《美与狂 邱刚健的戏剧‧诗‧电影》(香港三联出版社,2014)、《异色经典——邱刚健电影剧本选集》等(香港三联出版社,2018)。
总有一首歌触动内心,
总有一部电影让人泪流。
听说一个人看电影很有趣,
改天去试试吧。
讲座主题
ARTCLOUD电影艺术茶会:
一探电影世界中的黑白逆流
主讲人
何思颖、乔奕思
讲座日期
10月21日(周日)14:00 ~ 17:30
讲座地址
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66号招商局广场37楼ARTCLOUD艺术之心
南海峰汇 南海厅
讲座流程
14:00
签到入场
14:30
正式开始
14:30-16:00
电影黑白美学讲座分享
16:00-16:10
休息,品尝东方下午茶
16:10-16:50
茶会分享交流
16:50-17:20
交流时间
艺术之心艺术展导览
讲座费用
免费